7月4日凌晨,基辅突遭俄军大规模空袭,550枚导弹与无人机在11小时内倾泻而下,学校、医院等民用设施被击中,机场跑道炸出9个弹坑。这场空袭的直接导火索,是48小时前乌军“海马斯”火箭炮对赫尔松州俄军指挥所的精准打击——俄太平洋舰队少将古德科夫及4名军官当场身亡。
古德科夫之死触动了俄军高层神经。这位35岁的将领负责黑海至远东的军事部署,被视为普京核心圈的“心腹大将”。克里姆林宫随即放话:“谁动俄军指挥官,就成倍报复!”4天后,俄军以基辅为目标的空袭行动,正是这一强硬表态的实践。
乌军防空系统虽拼死拦截,但因库存告急,拦截效果有限。向西方紧急求援时,美国总统特朗普却以“资源有限”为由拒绝支援,令乌方陷入被动。与此同时,欧洲、日本等国虽持续提供军事援助,但武器输送速度远不及战场消耗,乌军前线压力持续攀升。
展开剩余38%这场冲突的残酷性在于,小国乌克兰虽获外部支持,但面对俄罗斯的全面攻势仍显吃力;而俄罗斯虽占据军事优势,却也因长期消耗陷入经济与外交困境。分析指出,若冲突持续升级,最大可能是双方两败俱伤,而持“中立”立场的国家或因避免直接卷入,在贸易、能源等领域获得更多发展空间。如今,俄乌冲突已从战场对抗演变为多方博弈的复杂棋局。当军事手段难以速决,外交斡旋与经济制衡的较量,或将决定未来的局势走向。小小的乌克兰对抗“强大”的俄罗斯确是很难很难,但是乌克兰得到欧、美,日等国的支持,鹿死谁手还很难说,最大可能是两败俱伤。看来持“中立”的国家受益最多。
发布于:浙江省兴泊证券-杠杆交易-在线配资平台网址-杭州股票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