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及高致残率的特点,在中国,近年来卒中已经成为居民死亡的头号原因,占全球死亡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因此,识别预后差的高危 AIS 患者并相应地调整治疗策略是重中之重,作为脑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全脑血管造影术(简称DSA)越来越多被应用到临床。那么,全脑血管造影术到底是什么?又有什么作用呢?今天,带大家了解一下。
一、什么是全脑血管造影术?
全脑血管造影术是经皮动脉插管针对头颈部血管实施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利用数字化成像方式,应用电子计算机程序将组织图像转变成数字信号输入并存储,然后经过动脉或静脉注入对比剂,将所获得的第二次图像也输入计算机,然后进行减影处理,使充盈对比剂的血管图像保留下来,而骨骼、脑组织等影像等均被减影除去,保留下的血管图像经过再处理后传送到监视器上,得到清晰的血管影像。能够全面、动态、实时、多角度地显示血管的结构和相关病变,目前认为是诊断脑血管病的“金标准”。
展开剩余85%二、全脑血管造影术有什么作用?
虽然全脑血管造影术是一项有创检查,但通过DSA检查可以准确地了解血管病变的数目、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也可初步了解疾病的发展:如出血的风险、梗塞的风险等;是否需要进行干预,怎么干预等等。其对病灶显示的优点包括:全时相(包括动脉期、毛细血管期、静脉期、静脉窦期),全血管(包括颈内动脉、颈外动脉、椎动脉)的超选择性、多角度显示,并且可以针对病变血管进行高清晰度的三维重建。
三、哪些人要做DSA检查?
1、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怀疑存在颅内血管病变的患者;
2、经颈部血管彩色超声或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考虑有颈部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患者;
3、经磁共振或CT血管造影提示有脑血管狭窄、闭塞、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及动静脉瘘的患者;
4、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或脑室出血的患者;
5、CT或磁共振提示有烟雾病可能的患者;
6、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需要进行动脉溶栓的患者;
7、考虑急性眼动脉闭塞的患者;
8、怀疑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患者;
9、头痛伴有脑鸣、单侧搏动性突眼、单侧动眼神经麻痹等考虑脑血管疾病而常规检查阴性的患者;
10、脑肿瘤拟进行手术切除的患者;
11、头面部其他血流丰富的病变切除前的患者。
四、DSA检查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是什么?
适应症:
(1) 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疗效随访。
(2) 头颈部各器官及脊髓的血管性病变诊断。
(3) 了解头颈部富血管性肿瘤的血供及其与邻近血管的关系。
禁忌症:
(1) 对对比剂、麻醉剂和介入器材严重过敏者。
(2) 严重出血倾向或出血性疾病者。
(3) 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者。
(4) 穿刺部位感染或全身感染未控制者。
(5) 未能控制的严重高血压患者。
(6) 患者一般情况极差、非本次急性脑血管病引起的生命体征不稳定、休克或濒死状态。
五、DSA检查有危险吗?
由于DSA是一种有创伤检查,不同于CT及磁共振检查(属于无创检查),所以有一些手术相关的风险,但其发生率在1%以下,其中造成后遗症的为0.07%。检查后进行少量多次饮水,促进血液循环,尽快促使体内的造影剂排出即可。所以脑血管造影是一种相对比较安全的检查手段,不必过度紧张。
六、磁共振血管成像(MRA)、CT血管成像 (MRA)、DSA检查的区别
MRA的特点是无创,在不使用对比剂的情况下,通过抑制背景结构信号将血管分离出来,单独显示血管结构,可显示成像范围内所有大血管,如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等,也可显示主要的侧支血管。临床主要用于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大血管狭窄或闭塞等的诊断。 但是对脑血管显示的分辨率较差,可以作为脑血管疾病的筛查。
CTA,需要注射含碘的造影剂,在做之前需要了解肾功能情况(造影剂通过肾脏排泄),可以快速完成,病人痛苦少,分辨率也较MRA有所提高,可取代部分DSA检查,CTA可清楚地显示主动脉弓、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Willis动脉环以及大脑前、中、后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对闭塞性血管病变可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可明确血管狭窄的程度,清晰地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及是否存在钙化。
DSA是最准确的脑血管造影方法,分辨率最高,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在临床实践中,如果通过MRA或CTA检查,考虑有脑血管疾病的情况,特别是需要进一步治疗的时候,往往还是需要通过DSA检查最后明确诊断。有些血管疾病在行DSA检查的同时还可行介入治疗。
七、术前病人及家属要注意些什么?
1.向医生了解DSA检查的目的、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签订DSA检查知情同意书。
2.常规术前检查:包括血、尿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电图等。
3.全麻检查前禁食6h、禁饮4h,术前30min排空大小便,建立静脉通道(一般左侧),腹股沟部位备皮。局麻患者手术日进食清淡易消化饮食。
4.准备便盆或尿壶,练习床上大小便。
5.手术当日穿清洁病号服,取掉身上金属物品、饰品、假牙等交予家属保管。
八、术后病人及家属要注意些什么?
1.检查后卧床休息。穿刺侧的下肢伸直,用压迫器固定,不能行屈肢活动,以免造成活动性出血。制动2h后,穿刺侧肢体可在床面行左右平移及踝泵运动。协助患者翻身时,应向患侧翻身60°或向健侧20-30°。翻身时勿屈曲髋关节,穿刺侧肢体保持伸直制动6-8h,术后12-24h才能下床。具体制动时间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与穿刺技术、患者血管基础、体重等有关。按压力度要适宜,以不出血及不影响下肢血液循环为宜。观察伤口情况,如出血、血肿、渗出等情况及时告知医生。
2.术后可以进食,但不可过多,以免呕吐。多饮水,一般24h 饮水>2000ml,以利于造影剂的排出。
3.注意观察穿刺点有无血肿,有无引起假性动脉瘤的发生可能。监测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观察穿刺部位的颜色、温度及动脉搏动情况,有无疼痛,与健侧相比较,有无明显差异。
4.压迫器去除后不可用力屏大便,咳嗽,防止伤口出血血肿,若要咳嗽,打喷嚏等请按压伤口后再咳嗽;必要时使用药物保持大便通畅。
5.年龄大或者糖尿病的患者严格控制下床时间,并且听从医生护士的安排。
6.术后8-24拆除敷料。患者术后1-2天内穿刺部位不宜水浴,不要抓挠伤口,以免引起感染。
对于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如有疑问,欢迎来到应急总医院神经内科咨询!
来源:应急总医院
供稿:神经内科
作者:宋欢
审核:周卫东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
来源:北京号
作者:应急总医院
流程编辑:U022
发布于:北京市兴泊证券-杠杆交易-在线配资平台网址-杭州股票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